南阳市供销社 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谋划
今年以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1-10月份,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211.53亿,完成目标任务的123.68%;实现利润7146万元,完成目标任务的183.71%。市供销社荣获全省2021年供销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;内乡县被总社确定为全国“整县推进为农服务综合体建设”试点县;方城县、唐河县被总社确定为全国“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”。现汇报如下:
一、2022年工作亮点。一是县域流通网络建设迈出新步伐。全系统已建成配送中心61个、县乡超市507个、基层社经营服务网点7729个;县级电商运营服务平台13个,乡级电商服务站67个,村级网购服务点1074个。指导7个脱贫县建立消费帮扶展销中心;推荐入驻“832平台”供应商201家,销售额达1.83亿元。先后组织全市60余家企业参加海南冬交会、第二届郑州食品博览会,与全国20多家供销社建立合作联盟,达成意向订单额约285万元。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展示新作为。唐河县、方城县供销社争取专项债2.7亿元建设为农服务中心;全市有7个项目被纳入省级建设试点,已建成生产性为农服务中心23个,居全省前列。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、多环节、全程生产托管,探索形成了“五+模式”,今年土地托管总面积达到102万亩。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体现新担当。以桐柏县、广发公司两个省级试点为引领,探索“互联网+回收”新模式,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业务转型升级。以新野县、南召县为示范带动,全系统累计建成垃圾分拣中心12个,回收生活垃圾248吨、废旧农膜181吨,销售额3.58亿元。四是社有企业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。南都宾馆推荐农副产品入驻“832平台”,实现销售额480万元。裕盛益民公司深化三产融合,年产值1.3亿元,成为三全、思念的主要合作伙伴和联盟企业。各县市区社全部成立了社资委、社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,出台了监督管理办法,90%的县市区建立了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出资人监管权利责任清单。
二、存在问题。一是部分县区基层社基础薄弱,服务网络不健全,为农服务能力不强。二是各县市区社发展不平衡,历史遗留问题较多。三是社有企业债务包袱较重,经营困难,维稳压力较大。
三、2023年工作思路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等,坚持从全市“三农”工作大局出发,持续深化综合改革,建立健全流通服务网络,积极拓展服务领域,努力开创全市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。
四、重点工作。一是聚焦县域流通,建设高效流通体系。立足城乡融合发展,全面推进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。优化农资供应和服务,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。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,推进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。发挥“一网多用、双向流通”的传统优势,真正畅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渠道。二是聚焦产业振兴,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。立足供销合作社产业主体众多的优势,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。加强为农服务中心建设,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土地托管,为农民提供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。三是聚焦人居环境,参与美丽乡村建设。立足供销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传统优势,积极推进“两网融合”,加大农村生产生活可循环垃圾回收力度,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。深入开展“绿色农资”升级行动,通过开展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,防治农业面源污染,保障粮食安全。四是聚焦社有企业,增强为农服务实力。立足社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,按照先易后难,分类处置原则,逐步形成双线运行机制,推动社有企业转型升级,提质增效,不断做强做优做大。紧盯为农服务主业,完善现代企业制度,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引领力的龙头企业。
五、重大项目。一是强力推进“中国供销·南阳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”项目。该项目占地220亩,总投资额6—15亿元,一期二期用地已经调整到位,项目建设及运营补贴3000万元双方已达成一致,力争2023年开工建设。二是多方发力谋划盘活供销社优质土地资源。争取政策支持,积极与产投集团,投资集团等开展深度合作,盘活土地资源,化解供销社债务,对市社三个市场实施整体搬迁,筹建综合性农副产品仓储物流批发市场(农副产品交易平台)和大型农资市场。